甘肃陇南名优特产宕昌大黄质量有保障
宕昌大黄作为宕昌县的特产之一,自古以来就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。宕昌县历史悠久,早在西晋永嘉元年(307年)就已有宕昌国,羌族人长期经营养殖业和种植业。在这悠久的历史中,宕昌大黄的种植和生产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根据史料记载,宕昌县竹院一带大黄的种植始于东汉时期,唐朝天宝十二年(753年),宕州(今宕昌)大黄被鉴真和尚带到日本,与日本大黄杂交,育成了日本纹州大黄。清光绪年间,宕昌大黄销量大增,吸引了许多本地和外地商人进行收购、加工,出现了“协同源”、“照兴茂”、“义和昌”等知名商号。
改革开放后,宕昌大黄更是成为甘肃四大药材之一,大黄被列为名优特产。宕昌大黄的优良质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,1984年,经过经贸部批准,宕昌大黄以“双鹿牌”商标走出国门,远销东南亚各国,年出口量达20~30万公斤,创造了38万美元的外汇收入。
宕昌大黄之所以质量有保障,一方面是得益于宕昌县的优越的土壤地貌和水文气候条件。宕昌县地质及土壤资源丰富,土壤主要以暗棕壤、黑钙土、红褐土、高山草甸土为主,土质富含腐殖质,有机质含量高,丰富的氮、磷、钾元素含量*了大黄的生长需要。宕昌大黄种植区属于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,年降水充足,自然降水满足大黄生长需求,无需灌溉。而宕昌县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大黄的生长,无霜期充足,日照充足,温差大,完全满足大黄块根形成期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。
另一方面,宕昌大黄的质量得到保障还得益于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。宕昌县重视大黄的种植和生产,注重科学种植,合理施肥,定期病虫害防治,*大黄的品质和产量。当地农民通过大数据技术,*把握大黄生长的各个环节,确保大黄的质量稳定。
总的来说,宕昌县作为大黄的故乡,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,加之当地农民的精耕细作,使得宕昌大黄的质量一直都是有保障的。未来,宕昌大黄将更好地走向世界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这一宝贵的中药材。


